在日常,很多父母不自觉地需要孩子听话。在不少人眼里,孩子的好与坏,可用听话与叛逆来衡量。那样,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?下面听听两位儿童教育专家的说法。
孩子的听话与叛逆
郑州大学心理系教授许慧说,无论是在家,还是在学校,听话的孩子便捷管理。这也是不少父母和老师在潜意识里更喜欢听话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吧。
许慧说,这要从两方面考虑。一方面,孩子年龄越小,受环境的影响越大,自己经验不足,需要成人的指导才能健康成长。从这个角度看来,孩子假如听话或许能少走弯路,少犯了错误误,少受伤害。
其次,孩子不但一个主动探索的个体,又是一个独特的个体,假如处处听话,自己就没探索的机会,没选择的机会,更没自己经验积累的机会。
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,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会相对减少,孩子有了我们的思想,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,成人假如还把他们看成孩子子,需要孩子什么都听成人的,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问题,孩子会反抗成人的管教,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。
与父母合作的孩子,才是好孩子
在郑州艺术工程学校教研室主任杨海燕看来,把听话与不听话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。长期从事婴幼儿教育的他觉得,从儿童心理学来讲,孩子太听话或者太不听话,都是不正常的。所以说,强强父亲的朋友的担忧,更不是多余的。孩子的培养,重点在于把握一个度。
许慧教授说,事实上,大家这里的听话,不是什么都听爸爸妈妈的,而是期望孩子与爸爸妈妈之间形成好的合作、互动关系。
那样如何培养与爸爸妈妈合作的孩子呢?
第一,要尊重孩子,把孩子看做独特的个体,不要把孩子看做控制的对象,允许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犯了错误,帮助孩子矫正错误,如此孩子自然就会与你合作。
第二,孩子情感和行为的独立是孩子长大、成熟的标志,并不意味着孩子与你作对,非要不听你的话。
第三,允许孩子有我们的选择,训练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,不要从小就需要孩子长大后达成大人没有完成的心愿,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。
要相信孩子能处置好我们的事情,假如爸爸妈妈常常说:你能行,我相信你的能力。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,但在尝试的过程中,爸爸妈妈要给孩子提出适当的建议并加以指导,孩子会非常看重你的建议,合作关系自然形成。
第四,要允许孩子与成人有不一样的建议,允许孩子与爸爸妈妈争论。让孩子参与家庭或学校里的重大事情决策,这是对孩子价值的认同,孩子会感觉你尊重他的存在,那样,他也会看重爸爸妈妈的建议,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任何事与爸爸妈妈交流、充分与爸爸妈妈合作。
第五,让孩子掌握控制我们的行为。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打造是非观念,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,什么是不能做的,在孩子脑子里渐渐打造一个行为判断标准,孩子根据这个标准,才能认识到我们的行为是不是正确,才能掌握控制自我。
怎么样教育太听话的孩子
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不一样的风韵和个性,与生性活泼、不听话的孩子不同,有些孩子天生就文静、听话、乖巧。这种孩子的父母假如不注意,或许会使他们太内向、太顺从、太娇气,缺少独立意识和探索能力。
那样,作为这种孩子的父母,该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?
杨海燕说,对于生来听话、乖巧内向型的孩子,第一要允许他的个性存在,不要强求改变他。尤其是在孩子最初学习生活本领时,确实需要大人的照顾和帮助,爸爸妈妈必须要准时帮他们解决问题,不可以只考虑为了训练孩子,而不考虑及他们现有能力而让他们自己去做,长此以往又会使孩子形成焦虑型人格。
第二,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,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环境影响孩子,使之成为一个既听话又讲道理、既文静又活泼、既乖巧又有独立性的孩子。这种理想的状况需要长期的培养,急不能,也急不来。
杨老师还提供如下一些办法,供父母参考:
鼓励孩子大胆触摸家的物品。将危险品、不可以动的物品整理好,其他物品让孩子去触摸,如电话、电视机、电脑、音响、手机等等,只须孩子感兴趣,不要限制他,让他去学习用。孩子在自由模仿和探索中,其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动手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训练。
鼓励孩子大胆说源于己的想法。在日常遇见问题,要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想法,表彰和支持孩子的主见,并适合满足孩子的需要。
不随便批评孩子。在生活和游戏中,只须不是原则性错误,一般不指责他,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探索精神。
不过分娇纵孩子。乖巧、听话的孩子,假如太过分娇纵,就会有性格懦弱、依靠性强的问题。